小李的儿子今年7岁了,隔三差五就会尿床。每次早上醒来,发现儿子尿床后,妈妈总是压制不住内心的怒火,骂儿子不知羞耻。奶奶觉得小孩尿床挺正常的,还说以前的孩子,有尿床到八九岁的,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。 又一次尿床后,爸爸觉得儿子是不是哪里生病了,决定带儿子去医院检查。经过医生的一番询问和检查后,确定小李的儿子患的是“遗尿症”。 经过医生的一番询问和检查后,确定小李的儿子患的是“遗尿症”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了“遗尿症”? 一般来说,孩子在2~3岁的时候尿床,都属于正常情况。如果3岁以后依旧尿床,次数达到一个月3次以上,就被认为是不正常。 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,大于5周岁的儿童,每周尿床2次以上,并且持续3个月,即可诊断为遗尿症。有数据显示,有超过10%的五岁儿童,会患有“遗尿症”,每周超过三次。以后每年都会有部分人自愈,不能自愈的孩子症状会加重,有1%~2%的遗尿症会持续到成人。 遗尿症对孩子的影响? 虽然尿床并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,但是会给孩子心理带来伤害,孩子拒绝在外面过夜,上幼儿园被老师点名批评,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等。如果是女孩子,就容易造成泌尿感染,让孩子变得焦虑、自卑、脾气大、不愿参加集体活动、有社交恐惧症等。 孩子为何会得遗尿症? 研究表明,儿童遗尿症,是中枢神经发育不良,尿感神经信号传导有障碍,进而引起膀胱功能失调所致。主要表现为:尿床、尿频、尿量大、睡觉后难以叫醒。爱尿床的孩子,会长时间处于深度睡眠中,哪怕膀胱已经充盈,但是大脑没有接受到膀胱充盈的刺激信号,所以孩子不会醒来排尿。 另外,人体尿液储藏于膀胱,膀胱功能发育迟缓,无法储存尿液。再加上儿童尿道功能不全,或受到刺激,闭合不够完全,无法自主控制尿液,就会导致尿液从膀胱里漏出来。 还有一个原因,是孩子排尿没有做科学的引导,有的是任其发展,有的是错误引导。如果孩子在没有尿意却被强迫尿尿,或长时间使用纸尿裤,或者晚上强行要求起床尿尿,这些因素都容易让孩子对排尿产生恐惧,不利于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。 还有一个原因,是孩子排尿没有做科学的引导 比如便秘、尿道感染、膀胱体积小、肾脏疾病或小儿糖尿病等,都有可能引起孩子遗尿。当然了,真正因为疾病引起的遗尿,在所有因素中所占的比例,不到5%。 很多家长只注意到了孩子尿床的结果,却忽视了背后的原因。 比如刚和孩子分床睡,孩子内心没有安全感;孩子刚上幼儿园不习惯,或者是有人欺负他;天气突然改变,孩子内心焦虑,于是就尿床了。家长切不可不分青红皂白,上去就骂孩子“不知羞耻”。很可能偶尔的尿床行为,就会因为孩子心理负担过大,演变成长期的遗尿症。 尿床不可怕,可怕的是父母的态度! 尿床不可怕,可怕的是父母的态度! 孩子尿床并没有什么可生气的,每个人小时候都尿过床。只是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严苛,只要遇到孩子尿床,不是打就是骂,甚至羞辱孩子,就像文章开头小李一样,儿子尿床后骂儿子“不知羞耻”。 尿床本不是孩子的错,家长的训斥和不耐烦,却让它变成恶性循环。 因为尿床被打、被骂、被羞辱,孩子的心理负担很重,结果尿床更加严重,并且周而复始。 心理咨询师分享过一个故事: 心理咨询师分享过一个故事: 有个男孩因为尿床非常痛苦,去找心理咨询师,大概一个小时后开心的走了出来。 父母问他:尿床治好了? 他说:没有。 父母又问:那你怎么这么开心? 他说:医生让我懂得,尿床根本不是问题。 电影《孤独的长跑者》中,一个13岁的男孩,因尿床,经常被妈妈责备,并且每次都会把湿床单挂起来惩罚他,好让他自觉羞愧而不再犯。为了不让同学看到尿湿的床单,男孩每天放学都跑步回家,好赶在同学看到之前,把床单收下来。久而久之,男孩练就了一双飞毛腿,成了马拉松冠军。 电影《孤独的长跑者》中,一个13岁的男孩 如何改善孩子的尿床行为? 1、白天不要让孩子过度疲惫,中午安排一个小时的睡眠时间。 2、晚饭中少放盐、少喝水、少喝汤,特别是饮料和酸奶。 3、睡觉之前别让孩子过度兴奋,睡觉前让孩子先上厕所小便。 4、摸索孩子夜晚尿床时间,提前叫醒孩子,询问孩子是否小便,但不可强迫。 5、多给孩子精神鼓励,切不可责怪、惩罚孩子的尿床行为。 6、让孩子学会自己换床单、铺床单,不仅训练孩子的责任感,同时也避免其他家庭成员知道后尴尬。 7、使用隔尿垫,这样孩子尿床后不会过分自责,家长也免得太辛苦,从而责怪孩子。 8、耐心等待孩子慢慢长大。 当然了,医院儿科也会有生物治疗仪和针灸治疗法,效果也不错,这个需要去医院咨询。 当然了,医院儿科也会有生物治疗仪和针灸治疗法,效果也不错,这个需要去医院咨询。 现在纸尿裤很受妈妈们的喜欢,导致了一些妈妈过于依赖纸尿裤,有些宝宝到了3~4岁还在使用纸尿裤,其实这是错误的。正确的做法,应该在宝宝10~18个月时就开始训练自主排尿,切不可让宝宝边玩边尿,对排尿毫无约束力,日后很容易造成遗尿症。 关于“遗尿症”,父母要正确看待,要有耐心和方法。方法对了事半功倍,方法错了事倍功半! 关于“遗尿症”,父母要正确看待,要有耐心和方法。方法对了事半功倍,方法错了事倍功半! 举报/反馈